青年视角 | 流水有痕•非遗不息
且伸手向五千年文化长河,
随手取出两件非遗。
一是毛竹成丝编成席,
二为田中挝鼓传英歌。
寒假期间,
学生在家乡进行了对当地
传统技艺的调研活动。
一、梅桥篾席编制技艺
湖南省湘乡市梅桥镇,被誉为湘乡的“后花园”,境内森林资源丰富,是湖南省文明乡镇。梅桥篾席编制技艺已被湘潭市设立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。调研员亲自走访、实地调查整理了梅桥篾席编制的一整套流程及相关资源调研。
01 篾席制作的工艺
取当地种植的毛竹为原材料
用到工具有蔑刀、蔑尺、抛光刀
02 篾席制作流程
1. 破篾
手工片竹成丝
2. 抛光
篾丝抛光
3. 编织
挑二压一法
4. 收边
折尾裁余
03 现状
目前制作篾席人才不足,
政府建议要更大程度利用好竹资源,
加强培养和培训篾席编织人才。
调研人员感悟
“在现今镇上已几乎没有人在制作梅桥篾席,甚至新的一代已经开始遗忘的情况下,我为我能为这一传统技艺做出一定贡献感到高兴与荣幸。”
二、英歌舞
粤东古邑揭阳,是潮汕文化发源地,也是多元艺术和文化的集萃之地。本次调研地为普宁英歌舞,系英歌舞中快板英歌流派。
英歌舞是潮汕的传统文化瑰宝,在迎老爷、皮猴戏、潮剧等传统民俗、传统技艺中杀开一条道路。普宁英歌于2006年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多次被邀亮相全国各地重要场合。英歌舞独特的魅力难道只是我们目光所及的怪诞脸谱、耳朵所闻的铿锵锣声吗?答案必然并非仅此而已。
01 英歌舞——溯源
英歌,也称秧歌。可追溯到明代中期,清乾隆潮州知府周硕勋曾记载:
“秧”与“英”,潮汕话音近,民间辗转流传,便逐步演变为“英歌”
02 英歌舞——舞蹈内容
两个主要内容
梁山好汉化妆卖艺攻打大名府,营救卢俊义;
梁山英雄化妆劫法场救宋江。
英歌舞其主要表演形式为大型集体舞,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,上下左右互相对击,动作健壮有力,节奏强烈。舞后还有歌舞小戏,称“英歌后棚”
03 英歌舞——现状
潮汕各个地区都有大力推行,过年期间经常有表演的舞台。不过近两年,受疫情影响,多地暂停了活动。
学校内有面向学生招收学徒,男女不限,相信英歌舞会得到很好的传承的。
调研人员感悟
“正是在这样的潮汕文化涵养下,无论在何方,一声‘胶地人’便能在他乡感受到热烈浓厚的乡情。这大抵就是潮汕的魅力所在吧!”
目前,除了以上两样非遗,还有许多瑰宝,或受重视或不被重视,正在发扬或即将沉沦。我们是文化圣火的火炬手,文化的代际相传理应由我们担起这份责任,实现伟大复兴梦的前提是树立一份文化自信,扶植非遗需要你我。
往期精彩回顾:
青年视角|听说你想要个冰墩墩
青年视角|原来它们这么红的啊
青年视角|走进锦绣山河,发掘底蕴文化
撰稿 | 林桂纯
排版 | 林桂纯
初审 | 何海盛 黄楚仪
复审 | 叶忱
终审 | 黄顺婷